在Mdas中,分別計算14大內有,無水管冷卻作用下的承臺溫度場。承臺的溫峰值過程曲線對比圖和內表溫差過程曲線對比圖(如下圖)。
承臺溫峰值對比
無冷卻管(普通養護條件)下,承臺在澆筑2.5天后基本達到溫峰值,溫峰值為72.01℃.此時溫峰值超過規范要求,易導致溫度裂縫產生.冷卻管作用下風機承臺的溫峰值出現在澆筑開始的3天后,溫峰值為67.91℃,較無水管溫度場溫峰值降低了4.95℃,符合溫控要求。通過將結果繪圖對比,可以比較直觀地觀察布設冷卻水管對于承臺溫控效果的改善情況。
布設冷卻管后,承臺的溫峰值降低較為明顯,溫峰時刻相對提前。在澆筑開始一天后開始通水,水管冷卻下的承臺溫度場峰值至此開始低于無水管承臺。在承臺達到溫峰之后,無水管承臺降溫速率緩慢,而水管冷卻下的承臺保持著日均1~2℃的降溫趨勢。
在通水結束時,承臺溫度場峰值為62.52℃.考慮此時的水化反應已經比較微弱,可以停止通水。在14天時,有、無冷卻管條件下的承臺溫峰值分別為57.16℃和70.40℃,相差12.24℃,削峰效果顯而易見。
承臺內表溫差對比
從圖中可見,無冷卻管條件下,承臺的內表溫一直在上升,并且溫差值大于30℃,超過了規范要求。水管冷卻作用下,承臺內表溫差的最大值出現在承臺澆筑兩天后,并且只有24.49℃,符合規范要求 。
澆筑開始三天后,承臺內表溫差值開始下降。通水結束后,內表溫差略有回升,但始終不超過25℃,水閥關閉兩天后,內表溫差值繼續下降。在14天時,有、無冷卻水管條件下的承臺內表溫差峰值分別為19.16℃和30.90℃,相差11.74℃,水管冷卻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