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術特點
1、初襯完成后讓圍巖先變形在隧道周邊產生松動圈。通過監控量測根據變形量分階段注漿。
2、根據監控量測數據注漿主要分為全斷面注漿和局部注漿。達到進度成本可控。
3、小導管注漿施工方便成本低.注漿效果要優于大管棚和錨桿。杜絕了管棚注漿壓力過?。┕るy度較大及自進式錨桿施工時的斷桿、卡鉆等現象。
施工工藝技術原理
1、炭質頁巖礦物成分主要為粘土礦物.在未發生變形前圍巖密實度較好。在此階段進行注漿施工。漿液無法很好地與圍巖形成整體,當圍巖開挖后應力重分部形成的二次應力狀態。將超過洞壁周圍的巖體屈服強度,產生較大的塑性變形。使隧道圍巖周邊產生一松動圈,通過監控量測顯示。此階段進行注漿使洞壁圍巖形成一定強度的加固帶。在注漿小導管作用下形成較大范圍的“自成拱”。
2、采用小導管注漿。易于操作施工,減少了大型機械設備對圍巖的擾動。通過提前鉆孔送管的方式。減少了采用自進式錨桿鉆進難度大,卡鉆、斷桿現象。
3、分階段全斷面及局部注漿。由于炭質頁巖的膨脹性及徐變特性。當進行一次注漿后圍巖與小導管漿液形成加固圈,圍巖變形得到抑制。變形量減少至最初變形的30%.但隨著時間的位移變形量有增大的趨勢根據監控量測數據適時進行二階段注漿施工,在此階段完成后圍巖變形大幅減少,圍巖基本趨于穩定。二襯施做完成后承受的應力較小。二襯混凝土未出現裂縫。由于隧道圍巖局部段落存在偏壓,變形量進洞兩側不均勻。鑒于此種狀況采用分階段局部注漿加固的方法。達到進度及成本雙控。